“中藥+”風靡市場
8月26日,國家衛健委食品安全標準與監測評估司發布《關于地黃等4種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質的公告》稱,經安全性評估,現將地黃、麥冬、天冬、化橘紅等4種物質納入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質目錄。
原有超過百個品種的藥食同源目錄將再次擴圍。從政策上看,近年來相關部門一直在推動試點和藥食同源的目錄認定。
2019年國家衛健委在《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第7084號建議的答復》中提到,對食藥物質目錄實施動態管理。據不完全統計,自1987年起,國家有關部門已陸續更新了至少六版藥食同源目錄,藥食同源目錄納入的中藥材仍在持續更新中。
藥食同源物質指的是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物質。藥食同源的養生新理念備受年輕人青睞,“國潮養生”逐漸融入年輕一代的生活,帶火藥食同源“養生熱”,也給藥食同源的相關產業創造了發展機遇。
姜黃肉桂奶茶、百合紅棗八寶飯……不少業內人士稱,根據自身需求食用藥食同源目錄產品是“花最少的錢,用最有趣的方式,養最好的生”。
納入藥食同源目錄的產品都有規定的食用方式,在國家衛健委食品安全標準與監測評估司解讀《關于地黃等4種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質的公告》中,給出了地黃、麥冬、天冬、化橘紅這4種新增食藥物質的食用方法以及依據。
正是因為兼具食品和藥品的特性,納入藥食同源目錄的產品市場開發和銷售的機會點更多。
米內網數據顯示,目前納入藥食同源目錄的中藥材,如三七、山藥、山楂等是健胃消食、云南白藥、片仔癀等明星中藥的主要原料。這些大品種2022年在中國三大終端六大市場銷售規模均超過15億元。
龐大的市場正吸引更多藥企入局。
藥企瞄準大健康板塊
從已經納入藥食同源目錄的產品看,符合當下年輕人切實需求的產品愈發火熱。
根據魔鏡洞察數據,預防/穩控三高、養肝護肝、助眠安睡的藥食同源產品正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如藥食同源成分中,阿膠、養生膏、茯苓、山藥、沙棘和金銀花的銷售額漲幅超20%,三七、西洋參、天麻和靈芝的同比增速超過120%。
2024年為“銀發經濟”的元年,銀發人群的健康意識逐步提高,消費習慣和重點逐漸傾向于營養保健方面,中老年養生、營養保健品、康養等消費有望進一步提升。
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支持下,大健康市場的“蛋糕”仍在擴大。從布局藥食同源的藥企看,無外乎兩類,一類是企業積極拓展大健康板塊,將自身業務拓展至營養保健賽道;二是專做藥食同源類產品的相關企業。
基于中藥市場的火熱,不少藥企在現有的產品布局上已經顯露其在藥食同源市場發展的實力。
例如,心寶藥業“保和口服液”里使用的山楂、麥芽、萊菔子、茯苓、陳皮均屬于藥食兩用的物質,其不斷尋求新的合作機會以拓展品類;“云南白藥”里的三七也是藥食同源的物質之一,其還在拓展藥食同源類產品的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藥企在布局藥食同源相關產品市場的同時,也要意識到自身產品面臨的一系列問題。一是同質化,不少產品因在工藝方面缺少一定的創新,市場上接二連三推出同類產品;二是目前仍然存在一些藥食同源類產品質量良莠不齊,相較于藥食同源類的產品大多數消費者更相信藥食同源類的原料。
中醫藥行業快速發展,大健康板塊吸引著眾多藥企入局,在更多品類被納入藥食同源目錄下,藥企與之相關的產品將很快迎來發展機會。
附:解讀《關于地黃等4種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質的公告》(2024年 第4號)